隋代官服•冠•进贤冠

隋开皇年间,官员冠服承袭了南北朝,沿用汉朝。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定服制,废除了前代的“建华、鵔鸃(jùn yí)、鹖(hé)冠、委貌、长冠、樊哙、却敌、巧士、术氏、却非”等冠制(出自《隋书•礼仪志七》),保留了执法官吏所戴、形似獬角的獬豸(xiè zhì)冠,以及掌管朝仪传达诏令的近侍、尚书省长官、使者所戴的高山冠(即通天冠,后来外观趋同梁冠,成为了进贤冠的附庸),简化了此前繁琐的冠制。

根据《旧唐志》记载,隋代的官员身着朝服时文官戴进贤冠,武官戴武弁,着日常办公之服时文官戴皮弁,武官则为平巾帻(zé),因此进贤冠、武弁、皮弁、平巾帻即为隋代官员最常用的冠。

进贤冠的底部是一个套在头上的冠圈,其上装有一个梯形的冠梁,前面高7寸,后面高3寸。


图:汉代吊唁祭祀画像石(局部 )中的进贤冠

在汉代,进贤冠是最普遍的一种冠,一般文官与儒生日常都戴进贤冠。东汉时,进贤冠下面衬介帻,后来介帻延伸出上翘的冠耳,原本的冠体成为了一个名叫“展筩(tǒng)”的部件。汉代的展筩有三个边,到了晋代展筩只有两个边,冠耳升高。


图:1958年长沙出土的西晋永宁二年(302年)
青瓷对坐校书俑及其进贤冠

相较于前代,隋代的进贤冠进一步划分了官品等级,以官梁来区分级位高低,三品以上三梁,五品以上二梁,九品以上一梁,而“五梁唯天子所服”。

set 限制解除
x1
>
<
>>
<<
O
x1